哈密瓜的滋味

哈密瓜的滋味我重看很多次,每次想寫心得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有事情要做,然後就一直拖著…. 絵津鼓老師的故事我覺得常常用冷靜或輕鬆的方式去陳述令人難過的感情,不做過多的文字說明,有時一個畫面一句台詞會讓讀著停下來思考,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不同的解釋。

這本非常值得一看,雖然速記沒辦法寫得很深入,但是真的很好看! >_<

開頭蠻BL的,明明不算認識,但木內被女友趕出來後,卻希望中城讓他借住,而且還說自己無法獨眠,王道套路之一。

在日常的相處中知道了對方可能有不想被探索的部份,所以他們維持著舒適的距離但彼此關心。

木內雖然看起來有點輕浮,但曾經一曲成名的他卻在自己也不知道的時候罹患了憂鬱症。

憂鬱症是哈密瓜的滋味的軸心之一,老師用很沉靜的方法讓大家了解木內的病症,我覺得這樣更能讓讀著對木內有共鳴。

而中城是同志,母親因為愧疚而給他生活上的支援,但母親的愧疚正是否定他的表現,為什麼母親要認定他身為同志是不幸的事呢?

二人一直維持著類似朋友&家人的感情。

「請給我容易理解的愛情」這句很打動我

「我不會傷害你」「有自信會溺愛小孩」「讓孩子感覺受保護」沒有什麼高深的道理,這樣很簡單好懂的愛和陪伴正是他們想要的。

很多書會想探索深刻的愛情,明明很合得來,最後卻因為我看不懂的原因分手,這種為BE而BE的書總是令我煩躁,除了因為BE心情不好外,我也會想是我不具備高尚的情感嗎?我真的不懂為什麼沒有具體原因,在一切看起來都很好的時候卻分手了。

所以讀到「請給我容易理解的愛情」我反而被觸動到,大部份的人想要的不就是這麼單純的愛嗎?我喜歡你,所以我想對你好,讓你安心,給你你想要的。

畫風的部份之前也有書迷提到,老師現在的人物更美型些,有些讀者可能會懷念之前比較隨意文青的感覺,但我覺得現在這樣也不錯,但大量電繪感的背景確實讓我有點不適應,雖然知道現在多數的漫畫都是用電繪的方式,但我還是希望至少不要一眼看上去就是電繪的樣子….但這若是老師想要的風格也只能適應,故事依然精彩我覺得是最重要的。

後記讓我覺得老師應該也經歷過憂鬱症,希望也有人可以支持他 !


  • 內封是英文書名文字。

12 Comments

  1. 大變態備忘錄

    我常想故事好不好看,跟老師們的年紀有沒談過戀愛,結婚了沒是否有直接關係。
    很想買但是一直沒買,因為前陣子斷捨離幾乎徹底,所以對於增加BL漫數會很慎重考慮。這樣有點想買(or借)來看。

    Reply
    1. 速記 (Post author)

      我覺得人生有歷練看法會不同吧,當然還有個人的感受性等等…
      這本可以買或是看東立會不會出電子版,故事有BL元素但我覺得老師更著重在…我不太會講,可能比起愛情,更多是在講人生吧
      直到最後我還是覺得他們比起戀人,更像相知相守的知己。

  2. 匿名訪客

    這本書對我來說的謎是為什麼是「哈密瓜」而不是其他甚麼水蜜桃之類的XDDD

    我被打動的點是那個無條件的接納與陪伴,不是裝懂似的硬要對在痛苦迷惘中的人們給個建議。人生中若有一個這樣的對象,不管是不是親密關係,在對方面前無須逞強假裝或硬撐,或許很多苦悶就不那麼苦、生活也變得容易滿足很多啊~~

    我也覺得老師應該經歷過憂鬱症,封底還是封面上的那句話很深刻T_T

    Reply
    1. 速記 (Post author)

      哈哈!我沒想過耶!
      可能有什麼文化背景吧?比如以台灣來說,可能是蛋糕上的櫻桃?
      明明是假的但大家都認為那就是櫻桃XDD

      被打動的點是那個無條件的接納與陪伴+1
      有時候只要知道有人陪伴自己就會覺得還能支撐下去T^T

  3. 之前沒看過老師的書,完全是被封面吸引的?
    看的過程可以感受到壓抑,和他們之間情感雖然是一點一滴堆疊起來,但讓我感受到那個愛意是溢出來的而且是爆發的程度。
    一直覺得畫面很「安靜」,但是卻能震撼到心裡 ?看完意猶未盡

    Reply
    1. 速記 (Post author)

      一直覺得畫面很「安靜」,但是卻能震撼到心裡+1
      老師的書都很好看!很推薦笋喔!但是有些好像實體不好買了…

  4. 喔喔

    這本真的是好好看,感覺老師的功力又更上一層樓了,不管是台詞還是留白都恰到好處
    我覺得老師應該也經歷過憂鬱症+1
    整個作品的壓抑氛圍(包含封面、後記)都給人這種感受,希望老師最近狀況不錯。

    哈密瓜味道那段台詞真的好厲害,明明很簡單甚至有點微妙的句子,但整個點題
    看起來不像哈密瓜的顏色,喝起來也只是有糖水的東西,但凡吃過哈密瓜都知道那就不是哈密瓜,
    就好像在說明明就過得很好,怎麼還這麼不知足,真讓人羨慕,這種自我檢討的感覺,當然我不覺得這種看法是對的。
    又或者是在指說大家喜歡的都不是真正的我,憂鬱症就必須改善而不是接受原原本本的我之類的,然後這兩個都算我自己的超譯XDDD

    哈密瓜汽水+冰淇淋,日本人好像真的很愛欸,之前看初戀影集的時候也是女主角對這飲品有深刻的回憶

    Reply
    1. 速記 (Post author)

      喔喔:我突然想起來老師在連載時還被亂過 T__T 真的希望老師心情沒有太被影響。
      哈密瓜味道那段我也很喜歡,但是又覺得沒辧法很完整的理解老師的意思,心得就沒有寫了,總覺得大家對於這句話可能有不一樣的想法吧,我覺得喔喔二種解讀都蠻貼切的 ^^

  5. ドキドキ

    絵津鼓老師太棒了!他所有作品都很喜歡,其中《哈密瓜之味》是我覺得最出色的。
    感覺以後會時不時拿出來重看很多遍。
    這部作品灰灰的,看起來很壓抑,一切都有點曖昧不明,但是我卻感覺意外地很浪漫。一個疏離的世界裡兩個透明的靈魂緩緩靠近,發出微弱光芒的感覺,就像是發現冰河下面緩緩流動著活水,又像是發現死灰中心藏著一點赤紅的火星。
    木內說中城沒有試圖從負面情緒裡「拯救」他,也沒有給予誇獎鼓勵,那種默默的陪伴給了他極大的療愈。這點非常打動我。有時候誇獎和鼓勵是一種莫大的壓力,因為那是有著明確方向的「引導」,那意味著對那種方向以外狀態的否定。如果是以他人的認可為驅動,那麼一旦達不到「被誇獎」的標準,就會陷入更深的自我厭棄。
    這點也呼應了中城的故事:媽媽看似無條件在照顧他,實質對他人生有著偏執的掌控要求。他選擇忠於自己的性向,在媽媽的眼中看來這是种背離正道的自我放逐,所以才會問「你什麼時候才願意得到幸福呢」。當然從母親的角度出發,他覺得自己這樣是為了中城好。他自責生出了同性戀兒子,表面上好像沒有在譴責中城,但實際上卻通過這種精神自殘把壓力和焦慮加倍放大地傳遞到兒子身上。我覺得中城是正是很了解母親這種情緒勒索帶來的壓力,才得以和有抑鬱症的木內好好相處。
    這部作品挺像「成人童話」的 XD
    沒有一眼萬年的宿命感,沒有天崩地裂非你不可的激情。但能在這個疏離冷漠的現實世界裡遇上一個能長久陪伴的靈魂,找到能溫暖肌膚的體溫,就已經是最最難得的幸福了吧。

    Reply
    1. 速記 (Post author)

      我覺得哈密瓜讀起來很沈靜,兩位主角的生活都偏灰色,但故事讀起來卻不會太苦澀,或許是角色們還相信著愛吧。

      平淡但互相信任支持,很令人嚮往的幸福,我也想要簡單好懂的愛 >_< 謝謝ドキドキ的得,真的寫得很深入卻又清楚易懂,我對於喜歡的書常常只說得出『這本很好看!』這種程度的心得XDD

  6. 林玲

    「哈密瓜的滋味」是部神奇的作品,上半年曾多次被封面給勾住,但老師用色濃郁、彩度又低、像油畫般有著化不開的憂鬱,怕是部哀傷的故事而遲遲未入手。看了速記的心得後於112年8年16日買了電子書。第一次看的時候喜歡程度是4顆星,反覆閱讀下越來越喜歡這部作品,現在喜歡程度已經提升到滿分5個星。隔了這麼久來留言的原因是昨天翻閱讀器發現「哈密瓜的滋味」單本閱讀時間累積已達10小時,兩冊已經花了超過20個小時反覆研讀,不為它寫點東西感覺對不起絵津鼓老師。

    初次閱讀過程中未感受到兩人間愛情的萌生,但細細品讀下這種不說話只作伴的方式是否更能深入對方內心。兩人的相遇、共住的起源不是愛情、不是友誼,但隨著時間的流動可已感受到彼此情感的堆疊。不用至死方休的濃情蜜意,亦非過命的交情,而是當我需要時你就在身邊的安心及慰藉。

    故事尾端的對話很打動我,即使到了最終木內的性向沒有發生改變,但兩人還是能牽對方的手彼此相伴。

    「中城交男朋友了嗎?」「沒有交到,木內先生交到女友了嗎?」「沒有-不過有中城在,所以沒有關係。」「…我也是這麼想。」

    太喜歡這部作品,我連日文版的電子書一併收藏了。

    Reply
    1. 速記 (Post author)

      絵津鼓老師老師的書真的都很值得反覆看,節奏不是很快但一點也不會沈悶,不說大道理但故事中又總是包含了許多複雜的情感。
      『當我需要時你就在身邊的安心及慰藉』我喜歡這句,能感到安心真的很幸福,謝謝林玲的心得 ^////^

★隨意的留言吧~^^